- 地址:
-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北关街(文山街3-4号)
- 邮箱:
- 5566961212@qq.com
- QQ:
- 558969974
- 传真:
- 0394-4349389
- 手机:
- 13699984560
废弃厂房变身食品加工车间,零散宅基地聚合为“共富创客园”,荒芜停车场上崛起了充电桩生产公司……一年多的时间,山东惠民县麻店镇用“一地一策”的盘活模式,让沉睡的土地资源焕发新生。2024年以来该镇已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00亩,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35%。
走进位于麻店镇王家店子村的山东鑫汇洋食品有限公司,牛肉熟食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个日产2吨、年产值超千万元的食品加工厂,前身是闲置多年的面粉厂。
“通过组织专班深度对接后,我们确定企业已无意愿再生产,于是引入市场交易,成功落地山东鑫汇洋食品有限公司。不仅让‘僵尸厂房’重生,还成功带动周边30余名群众就业。”镇上相关工作人员说。
麻店镇素有“中国西瓜之乡”“鲁北菜篮子”等美誉,具有超 10 万亩农用地面积。随着产业发展,土地资源匮乏成为工业短板。
“截至2023年底,全域11.7万亩土地中,建设用地总量仅1.5 万亩,占比不足13%。新工业项目难以落地。”麻店镇副镇长曹圣亮说。
麻店镇决定从现有存量建设用地着手。根据同类产业年亩均效益,麻店镇划分闲置、低效、停产“ABC”三型地块12处604亩,绘制《可盘活土地攻坚图》,为腾挪产业、落地项目提供基础支撑。
小吴村一家纺织厂停产后,10亩厂区交由村集体闲置多年。麻店镇以村集体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形式,引进了一家食品公司。
去年3月看场地,今年3月投产,该公司共投入资金 2000 万元,建起了4000平米厂房,为附近村民提供了30-40个就业岗位。
土地盘活带来大收益。一年的时间里,开元工业硅、中惠智能科技等5个新项目相继落地,土地利用率提升32%,亩均效益增长15%。
走进中惠智能科技(滨州)有限公司组装车间,50 余名工人正组装充电桩。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停车场。
去年5月,麻店镇与中惠智能的投资方签订协议,投资建厂。“为确保企业快速建设,我们组织了专项服务小组,党政一把手带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麻店镇经委主任刘勇说。
项目动工不久,企业就接到一笔3000万订单。麻店镇专项服务小组“闻需而动”,同步推进项目建设场地清理和手续代办业务,并就近协调本地企业的2亩空闲车间供中惠智能使用。实现了“厂房没盖好,产品已上市”。供电线路影响安全施工,党政一把手立即协调供电部门,两天就完成变压器迁移。
全流程跟踪服务下,中惠智能科技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当年纳统,该地块亩均年营收从17万向300万目标迈进。
2024年以来,为确保新项目落地实现“加速跑”,麻店镇创新探索“三个一”跟踪惠企服务机制,即一个专班全过程统筹、一个服务小组跟踪服务、一条龙惠企政策对口帮扶。
“我们先后为鑫汇洋、牧胜等6个新项目适时提供缓交土地租金、帮助招引职工等服务。截至目前,已帮助解决各类难题28个,缓收土地租金330万元,全镇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0%以上。”麻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哲说。
在“盖刘区·共富创客园”,40余名妇女正在赶工完成订单,纺织机滴滴答答声音连绵不绝。
该园区建设投资60万元,占地面积1.5亩。自去年运营以来,生产订单不断。
“都是村里的妇女在这儿工作。这儿工作时间灵活,方便看护孩子和老人。月工资能有3000-4000元。”盖刘村党支部书记刘辉说,“项目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群众年增收150万元以上。”
一年前,麻店镇有零散闲置土地17块,共计51亩。这些地块紧邻滨惠大道,交通便利。但由于面积小,招引项目放不下,成了镇上多年的“心头病”。
麻店镇筹措资金800余万元,整合闲散地块形成连片土地规划建设11处“共富创客园”,实现麻店街、堤口王等村40余亩闲置土地集中利用、带富增收。
“自然村+镇属国企+民营企业”联营联运,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共富创客园”由村集体负责园区建设和招工用工,企业负责设备安装、订单调配和管理,镇属国有公司负责建设运行监督。
“村集体每年可以获得投资的5%作为收益,民营企业按照租赁或国企入股的方式拨付给镇属国企相关费用,实现了三方共赢,合作共利。”刘辉说。
“截至目前,‘盖刘区·共富创客园’已建成投产。崔杜、韦家等9处“共富创客园”计划年内动工建设,建成后预估年综合产值可达到2亿元,带动村级集体增收突破80万元。”麻店镇党委书记卢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