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北关街(文山街3-4号)
- 邮箱:
- 5566961212@qq.com
- QQ:
- 558969974
- 传真:
- 0394-4349389
- 手机:
- 13699984560
2024年,长丰县实现“五个千亿”目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增长约10%;规上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县域第一。合肥比亚迪成为全市首个千亿汽车制造企业,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超千亿,下塘镇成为全省首个千亿产业镇。
长丰县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县域之首,2024年合肥比亚迪整车产量达95万辆,带动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5万辆。长丰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大领域全面发力,新招引核心零部件项目27个,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0亿元。同时,长丰县聚焦生物制造产业,打造安徽省首个生物制造产业园,构建“一中心一院一园一基地”产业格局。2024年,长丰县科技创新指数跃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4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18户。交通方面,合肥轨道8号线一期开通,长丰迈入“地铁时代”,立体式交通格局加速形成。未来,长丰县将继续打造新引擎,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简介:我是合肥买房参谋吴哥,211大学毕业, 十余年房产经验,熟悉全合肥在售新房与2009年后交付的二手房小区,可以帮助梳买房需求,全市范围内精荐新房与二手房(二手房买家0.5%中介费办理)小区清单,助你一站式高效安心安家合肥。
本文为“合肥买房参谋”公众号精选的内容资讯,关注即免费送2.5万字《合肥优选安心买房宝典。
2、合肥2025年将建成新合肥西站及开通地铁6号线年合肥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市级总规获国务院批复,新桥机场二期交通中心主体封顶,沿江高铁合新高铁、巢马城际加快建设,大外环北环主体完工,在建高速公路达300公里,建成、在建快速路327公里,轨道交通4号线号线一期开通运营。
2025年,合肥将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加快新桥机场二期航站区建设,开建长丰通用机场,开工合温高铁合池段,加快建设沿江高铁,建成合新高铁、新合肥西站。提速建设大外环高速、南二环西延,开通运营轨道6号线线号线一期。还将推进市五水厂三期、“陕电入皖”“川气东送”合肥段等水电气项目建设,改造提升老旧小区89个,完成城市危旧房改造1000套,迭代升级城市治理“一张图”。
合肥八中滨湖校区正式确定由合肥八中托管,位于滨湖金融板块嘉陵江路与昌都路交口西南角。该校区预计办学规模3000人,总建筑面积约95300平方米,地上88800平方米,地下6500平方米,估算总投资约6.42亿元。
4、打造中国星城!合肥高新区科创产业园一期西区开,建设聚焦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发展
2025年1月7日,合肥高新区科创产业园一期西区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占地112.5亩,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预计2027年11月建成。园区将聚焦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发展,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用房、研发实验室及生活配套设施。项目整体投用后,预计可吸纳企业超150家,年产值约20亿元。
近日,《方兴湖片区综合开发研究》文件曝光,为滨湖省府的发展定义了三大片区:绿洲总部区、府前政务区和未来社区。绿洲总部区将结合绿色空间和现代服务,布局商务办公等功能;府前政务区将成为城市名片和政务服务的核心区域;未来社区则以生态住宅和科技服务为特色。
该片区面积约15.15平方公里,涵盖锦绣大道、南淝河路、方兴大道等区域。规划中还包括轨道交通的完善,如地铁12号线的走向及站点设置,以及义城车辆段的综合开发。住宅规划以低密度、高品质为主,包括小高层、洋房和叠墅等。此次规划由合肥轨道统筹,旨在推动方兴湖片区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型TOD综合开发区域.
合肥市瑶海区在2025年将全面启动东部新中心核心区的开发建设,全力提升城区能级活力。今年,瑶海区将加快城市更新,推进火车站片区时尚经济圈建设,启动中国(合肥)服装原创设计基地二期项目,完成3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力争征迁面积再超百万平方米。
同时,将实施4个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启动19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4万个,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合肥市博物馆、合肥市儿童医院新区等重点公服项目将在年内建成交付。此外,瑶海区将加快推进朱岗、刘岗等4个城中村征迁,完成老合钢区域危房拆除,安置解危居民超500户。在产业发展方面,瑶海区将全力增强社会投资信心,推动超400亩优质地块上市,力争招引落地重点产业项目100个,加速培育未来产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
增长6.1%,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2024年,合肥实现生产总值(GDP)13507.7亿元,同比增长6.1%,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3.3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4961.2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8203.2亿元,增长4.8%。
其中,工业生产高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创近三年新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6%。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达137.6万辆,增长84.5%。服务业发展稳健,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4.8%。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工业投资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94.24亿元,同比增长4.2%,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69.8%;进出口总额3790.73亿元,同比增长5.7%。财政收支平稳,金融支持有力,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6.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1缩小为1.88。
2024年,合肥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21.4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124.6%,占全省28.23%,创近五年新高。全市新招引大学生35.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7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7935人。合肥通过精准帮扶重点群体,举办线万个次,发放就业创业补贴4.83亿元,助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
在创业方面,合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支持创业者2.6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76亿元,带动吸纳就业4.53万人。科漂驿站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科创人才逐梦。此外,合肥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升级,服务11.8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建成424个就业驿站,优化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服务比亚迪招工7万余人次。
合肥在2024年产业转型中取得显著成效,构筑新的“产业地标”。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5万辆,增长81%;新型显示产值增长22%,产业集群排名全国首位。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获评“可持续灯塔工厂”,通过“可持续发展平台”,实现绿色生产。
1月20日下午,位于合肥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上亿度1066.7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刷新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的世界纪录。
高约束运行模式是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的基本模式,但面临等离子体边缘区崩塌等挑战。此次实验中,EAST团队攻克了等离子体芯部与边界集成、高功率加热系统耦合等前沿难题,验证了聚变堆高约束模稳态运行的可行性,标志着聚变研究从基础科学迈向工程实践的重大拐点。自2006年建成以来,EAST已运行超15万次,持续引领国际稳态等离子体运行。此前,该装置已多次突破长脉冲高约束模运行极限,从2012年的30秒到2025年的1066.76秒,不断挑战更高参数。
2024年,合肥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790.7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出口2572.3亿元,同比增长10.6%。机电产品出口2065.4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出口总值的80.3%。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总值348.4亿元,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31.2%。
合肥市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施“徽动全球”行动,全年参加境内外展会超300场,达成意向订单超40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1554.7亿元,同比增长7.1%;对欧盟进出口额679.7亿元,同比增长6.7%。同时,合肥中欧班列开行909列,同比增长4.7%,水运港外贸重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5%,国际货运航线年产业发展成果丰硕,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综合排名全国首位
2024年合肥产业发展亮点频现。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综合排名全国首位,产值增长22%;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2.5%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5万辆、增长81%,出口增长3.3倍;集成电路产值增长30%,动态存储、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占有率全球前列;光伏和新型储能规模突破1800亿元,逆变器产量稳居全球第一,储能系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
量子信息产业集聚企业数居全国首位,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合肥“灯塔工厂”总数6家、居全国第3位。现代服务业方面,新落地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300多个,新增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2家等。此外,合肥进出口总额居省会城市第8位,入选国家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试点城市,新增境外世界500强设立企业20家、总数超百家。
合肥将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核心方向推进,现集聚近70家新型储能上下游企业。肥西县、肥东县、蜀山区已初步形成产业基础,集聚了派能科技、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形成全链条集群式发展格局。像合肥制造的“易佳电”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搭载国轩高科自主研发系统,自身存电184度,每小时可为车辆充电60度,已在全国投放上千台。合肥新型储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计划到2030年实现产业营收200亿元,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打造6个省级未来场景实验室和省级未来场景试验区。
8、合肥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居全国前列,首次进入全国科技创新十强
合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多项突破。2024年,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达506.4亿元,强度首次达4%,居全国前列。合肥参与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建设,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助力项目推进。
中国科大徐集贤教授团队打破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钙钛矿电池稳态效率达26.7%。合肥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42.02万高斯稳态磁场,创世界纪录。合肥已布局1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约350亿元。2024年,合肥首次进入全国科技创新十强,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六项,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占三席,从“0”到“1”再到“N”,合肥实现领跑。
合肥低空经济产业在2024年取得显著进展。依托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打造了多项标志性成果,如挂牌成立首个市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建成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等。4月17日,血液空中生命通道常态化运行,无人机12分钟送达紧急用血。5月1日,开通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覆盖滨湖新区多处起降点。
5月25日,首条无人机投递邮路成功首飞,解决岛上居民邮件配送难题。8月,全国首款大型无人运输机首飞成功。11月13日,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落成。11月29日,客运eVTOL全尺寸工程样机总装下线交付。面向未来,合肥将加快建设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产业九游体育网站入口先导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
合肥的产业发展在2024年呈现出强劲的“新”动力。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等智能制造基地高效运转,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蔚来制造基地快速完成汽车组装,高新区的量子科技产业集群蓬勃发展,这些都是合肥“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缩影。
合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多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预计突破130万辆,冲击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液晶显示屏、光伏组件等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重要份额。此外,合肥还前瞻性布局量子信息、聚变能源等未来产业,抢占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合肥的产业向“新”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也为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2024》,合肥市在全国城市综合活力排名中显著上升,成功跻身前十。报告以“街区活力”为主题,评估了41个重点城市的活力指标。
码字不易,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关注我下,这样我有持续的动力分享更多的干货知识,谢谢。
吴哥准备了买房政策、需求表与板块分析、买房知识&避坑宝典与合肥各区域在售新盘列表等合肥买房系列资料包,可免费领取,让你合肥买房从容高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