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北关街(文山街3-4号)
- 邮箱:
- 5566961212@qq.com
- QQ:
- 558969974
- 传真:
- 0394-4349389
- 手机:
- 13699984560
据新华社伦敦/巴黎电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近日宣布,经过数十年努力,这一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该成果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
ITER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由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共同资助。
其聚变原理是将氢同位素结合形成氦,并在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与太阳的能量来源相同。与目前的核能发电不同,聚变不会产生长期的放射性废物,而且使用的燃料在海水中含量丰富。
ITER组织发言人拉班科布伦茨介绍,该系统运转时,将首先把2至3克氘氚混合气体注入托卡马克环形腔室,然后通电流,形成等离子体,再用磁体构建“无形的磁笼”加以控制。此后,外部加热系统将等离子体温度升高到1.5亿摄氏度,粒子高速运动克服电荷斥力,发生聚变,释放巨大能量。
在全面运行时,ITER预计仅需输入50兆瓦的加热功率,即可产生500兆瓦的聚变功率,十倍能量增益将证明聚变作为能源的可行性。
新建成的脉冲磁体系统是托卡马克装置的“电磁心脏”。ITER组织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说:“这非常重要,因为在聚变装置,尤其是磁约束聚变中,最重要的部件就是磁体本身。”
这一磁体系统由中心螺线管和六个环形极向九游体育场磁体协同工作。中心螺线米的圆柱形磁体,磁场强度达13特斯拉,相当于地球磁场的28万倍,强大到足以举起一艘航空母舰,结构强度可承受的力相当于航天飞机发射推力的两倍。环形极向场磁体是直径9至25米的超导磁环,中国参与制造。完整组装后的脉冲磁体系统重量将接近3000吨。
巴拉巴斯基说:“ITER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技术的复杂性,还在于其在政治变局中得以维持的国际合九游体育作框架,其超越地缘政治取得的成就尤其引人注目。”
作为全球最大、最复杂的科技合作项目之一,位于法国南部的ITER已被广泛视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典范。从1985年倡议提出、2006年条约签署,到2007年装置建造开始、2010年场地建设开工、2020年重大工程安装启动,该计划参与方并肩携手,奋力前行。该项目由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持续合作,数千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三大洲数百家工厂共同为之努力。磁体制造所需超导线家工厂生产。
其中,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统的“生命线”。
“现在是聚变领域最激动人心的时期。”英国伯明翰大学核聚变能源讲席教授阿伦巴塔查里亚表示,“最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两个人、一两个国家在做,而是全球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真的令人振奋。”
不过,巴拉巴斯基表示,目前关于聚变能源商业化的预测存在很大差异。在最近举行的研讨会上,30家私营企业代表给出的时间从2028年到2040年不等,甚至更久。差异源于技术路径不同,而每种方法都需解决基础工程问题,因此商业化时间难以精确预测。
下一篇:暂无